“一开始,当我环顾四周,却始终无法找到我的梦想之车,我决定自己亲手打造一辆 。”保时捷创始人对于梦想之车的极致追求,是今天很多保时捷车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赵家炜看来,保时捷不仅是对梦想之车的极致追求,亦是对品牌、对质量、对效率、对创新的极致追求。
“我们的客户来自各行各业,他们都希望了解保时捷的秘籍,例如奢侈品企业希望了解保时捷何以多年来始终保持领先的品牌优势;制造类企业希望了解保时捷如何效益最大化;消费品企业则希望一窥保时捷产品设计的成功之道。我们可以看到,在海外,保时捷管理咨询与ABB、达美航空等很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一流企业合作;在国内,我们同样有很多客户是消费品企业或制造类企业,他们看中的是保时捷经过实践验证的成功经验,这也是我们有别于其他咨询企业的特殊之处。” 赵家炜表示。
电动车时代,创新的中国车企还需要保时捷的经验吗?对于这个问题,赵家炜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其实很多年前我参加总部的一次内部研讨活动时,就看到很多电动车的技术已经在保时捷落地了。作为以创新为己任的制造商,保时捷很早就开始探索电动车技术,现在很多通用的电动车技术都是保时捷率先研发的。那么为什么保时捷的电动车落地比较晚呢?衡量一个产业的转型,我们不仅要看创新,还要看效率。汽车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正在向智能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更倾向于边尝试边改善,鼓励大胆创新,勇于试错;而德国企业则更倾向于反复论证,三思而行,有的放矢——两个国家在电动汽车发展上就体现了这种差异。而保时捷管理咨询最为擅长的,正是将已经验证的德国效率方法论与中国创新精神相结合,相辅相成。”
在赵家炜看来,保时捷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顶级跑车,更是德国制造业的顶尖水平。一个历经风雨的国际品牌对于行业和市场的洞察、在多年国际化发展的摸爬滚打中沉淀的经验与方法,对于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的中国企业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中国的电动车出海已是大势所趋,但由于欧洲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市场环境与规则,消费者的需求亦差异甚远,国内原先的一些做法就行不通了。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际企业,简单的“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保时捷管理咨询在其中的作用,就是运用经实践验证的方法,为客户带来营收和利润的高增长。
“我们在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是客户最为看重的。”赵家炜说,“我们能将一架70多米长的空客飞机的维修时间缩短30%;也能将建造一艘大型游轮的时间成本降低50%——这就是保时捷管理咨询多年实践经验的力量。”
赵家炜对于保时捷管理咨询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的迅速发展是其不断创新与不懈努力的结果,这与保时捷的价值观不谋而合,也是我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所在。我们将持续秉承‘在中国,为中国’的原则,用全球化的视野和专业的服务,为中国的客户带来价值,帮助他们成为其所在行业的‘保时捷’。”
* 本文转载自网络媒体